上個月的門診發生了一件驚悚的事。

一個從外院轉介來的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來到我的門診,經過仔細評估各種影像檢查、了解孩子的臨床狀況後,我建議爸爸媽媽要考慮手術治療,也很仔細地跟他們分析利弊得失,以及本院過去治療的經驗與成果。語畢,媽媽突然開口說:"陳醫師,那我想麻煩你幫我的小孩開刀!"

我的天啊!要我幫小老鼠開刀還勉強可以,要我開人的心臟就真的太恐怖了!我們做心導管的,雖然是從"外面"去治療心臟,但不是"外科"醫師啊!

但這位媽媽的一席話,也讓我驚覺,一般民眾可能不一定清楚心臟科醫師的分工與實際工作內容,所以在這裡介紹一下目前台灣兒童心臟領域的各種"心臟科醫師",以及和兒童心臟醫療相關的專業人員。

S__24518660.jpg

兒童心臟內科醫師 (全部都是小兒科專科醫師,受過一般兒科訓練後再接受兒童心臟次專科訓練)

這些醫師有時就直接被簡稱為兒童心臟科醫師,當大家有兒童心臟或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疑難雜症時都可以去找他們(當然要看感冒也可以),包括心雜音胸痛、心悸、暈厥、或是已經診斷有心臟疾病。比較特別的是目前台灣大部分成人期的先天性心臟病,也大多還是由這群醫師負責照護。這些醫師幾乎都會操作及判讀心臟超音波、心電圖,會看基本的CT/MRI影像與報告,當然也熟悉常用的心臟藥物。而當疾病需要進一步診斷或治療時,兒童心臟內科醫師會負責轉介到適合的醫師,包括下列這幾種:

--- 介入性心導管醫師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除了一般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做的事情之外,這群會做介入性心導管的醫師還會用心導管技術來治療心臟問題,包括關閉缺損與異常血管擴張血管瓣膜置放支架、或是經心導管放置瓣膜。當然,這當中許多治療需要接受再訓練、認證,醫院本身也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格才能進行這些風險較高的治療。這群醫師做的治療可以取代許多原本要外科開刀才能治療的問題,但也就因此,這群醫師在兒童心臟內科醫師當中,算是執業風險與壓力較高的一群。

--- 電生理檢查醫師 (Electrophysiologist cardiologist):除了一般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做的事情之外,這群醫師專精做電生理檢查、心律不整燒灼、以及節律器/去顫器的植入。這群醫師需要通過學會認證的資格才能獨立操作檢查與治療。雖然電生理檢查不像介入性心導管風險那麼高,但所需耗費的腦力與體力有時甚至超過介入性心導管治療。加上有這方面問題的孩子畢竟較結構性異常來的少,所以目前國內專精兒童與先天性心臟病電生理檢查與治療的醫師不多

--- 心臟重症照護醫師 (Intensive care cardiologist):除了一般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做的事情之外,這群醫師專精照護重症的患者,這當中許多是有心臟疾病的孩子。這群醫師需要獲得學會認證的資格才能當加護病病房的主治醫師,是先天性心臟病醫療的幕後功臣。

--- 其他特殊專長的兒童心臟科醫師:還有一些領域雖然患者較少、但也是自成一格的專業項目,包括兒童與先天性心臟病的心肺運動功能測試川崎病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等等。在美加大型的醫學中心,還會有特別專精影像檢查心臟移植高血壓與高血脂心肌病變等領域的兒童心臟科醫師。不過目前在台灣,這些領域大多由一般兒童心臟內科醫師中有興趣者各自負責,尚未有集中的趨勢。

 

兒童心臟外科醫師 (全部都是外科專科醫師,有受過一般外科訓練後再接受心臟次專科訓練,當中包括成人以及小兒的心臟手術)

這群醫師負責開刀,就是把心臟問題用外科手術的方法解決,也包括放葉克膜(ECMO)、左心室輔助機器(LVAD)、心臟移植等治療。當孩子的心臟問題無法用保守性療法或是心導管治療來矯治時,就會轉介給心臟外科醫師評估手術的可能。雖然現在介入心導管醫師的工作取代了不少原本心臟外科的工作,但兒童心臟外科不只仍舊不可或缺,甚至還越來越重要。兒童心臟外科像是整個兒童心臟醫療團隊的守護神,碰到嚴重危急的心臟病、或是介入心導管治療發生嚴重併發症時,兒童心臟外科就是最後的希望。在心臟外科訓練結束之後,目前台灣的現況是大部分醫師會選擇開成人的心臟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瓣膜置換、周邊血管手術等),除了個人興趣外,畢竟病人也多很多 (比較不會餓肚子)。專門開先天性心臟病的心臟外科醫師在台灣真的是屈指可數,也就因此,經驗的傳承與累積變得更加重要。

Slide08.jpeg

(台大兒童心臟團隊 2015年資料)

其他非醫師的的專業人員

--- 各類型的技術員與護理師:包括超音波技術員、心導管室技術員、心電圖技術員、運動測試技術員、葉克膜技術員、加護病房護理師、心導管室護理師、專科護理師等等。因為各種檢查與治療分工越來越細,很多時候沒有這群人的協助是無法順利完成的。打個比方,如果突然要做一台緊急心導管,如果少了心導管室護理師與技術員,我們醫師是不懂得開啟導管主機、擺平一堆錯綜複雜的管路的,這樣是無法做導管的。再打個比方,台大醫院一年的心臟超音波執行量至少13,000例,如果沒有一群專任的超音波技術員,主治醫師和研修醫師每天做超音波做到手殘廢應該都做不完。

--- 其他專科醫師:跟兒童與先天性心臟病醫療相關的醫師不是只有兒科和外科醫師,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沒想到的專科,包括影醫科(很多較複雜的CT/MRI影像 沒有他們的判讀我們是看不太懂的)、麻醉科(開刀和心導管過程中要負責穩定病人、並且提供即時的影像資訊)、婦產科(很多胎兒就診斷的心臟疾病需要靠婦產科與心臟科通力合作 接續產前與產後的治療計畫)、成人心臟科(成人科對冠狀動脈及許多新醫材的熟悉度遠超過兒科,所以有時需要跟他們取經)、基因遺傳科(越來越多的心臟病發現有基因變異,需要這群專家協助我們去了解背後的成因與預後)等等。

 

有沒有"二刀流"的心臟科醫師?

phpf6XTbr.jpg

既然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心臟科醫師,那有沒有人通通都會的呢?這樣不就找他一個人就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當然,並非一個醫師只能會一個專長的領域。舉例來說,兒童心臟科也是有人既會做複雜的介入性心導管治療,也會做電生理檢查及燒灼,甚至有人還是心臟科以外其他次專科的專科醫師。也有小兒心臟科醫師跨界在放成人的冠狀動脈支架。而在中國,我還聽說有心臟外科醫師會用心導管來關閉破洞。當然,這種十八般武藝都懂的醫師畢竟是極少數,而且若要每個領域都非常專精,恐怕非天賦異稟及萬中選一的醫學奇才不可--- 能立足大聯盟的二刀流畢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 醫學發展的結果,分工越來越細,表示每個領域不斷發展下去,需要越來越專精的人投入。所以,要找對醫師,除了靠醫師彼此之間相互轉介之外,爸爸媽媽若能對各醫師的專長與實際工作內容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讓孩子得到最適切的幫助。

 

By Dr. 陳俊安

 

 

 

arrow
arrow

    陳俊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