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跟爸爸媽媽說道,小寶貝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時,除了會經歷一陣子的錯愕之外,接下來就是被問到要怎麼治療?要不要開刀?其實大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不用侵入性治療的(只要觀察、定期追蹤即可),但也有1/4的先天性心臟病必須積極處理,否則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會有長期的後遺症以及生命危險。傳統上這些需要積極治療的心臟病,開心手術常常是唯一的選項,但是隨著心導管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心臟問題已經可以透過侵入性較低、復原較快的心導管治療獲得改善,一部分甚至已經取代開刀,成為治療的首選。因為現今可以用心導管進行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太多了(而且只會越來越多),所以在這裡先簡單把心導管治療分成5大類,讓大家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往後再慢慢針對每一種治療做詳細一點的介紹。

severe LPA stenosis  

1. 用特殊的醫材來關閉封堵心臟的缺損或多餘的血管結構:(1) 關閉心房中膈缺損、(2) 關閉心室中隔缺損、(3) 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4) 關閉單一心室循環中的血液分流小孔,、(5) 封堵動靜脈廔管、(6) 封堵多餘的側支循環、(7) 封堵不需要的人工分流管。

2. 用氣球導管擴張狹窄的瓣膜及血管:(1) 肺動脈瓣狹窄、(2) 主動脈瓣狹窄、(3) 肺動脈狹窄、(4) 主動脈弓窄縮、 (5) 周邊動脈及靜脈的狹窄、(6) 冠狀動脈狹窄、(7) 肺靜脈狹窄。

3. 用支架(stent)維持血管或心室出口的通暢(1) 肺動脈狹窄、(2) 主動脈弓窄縮、(3) 單一心室循環管路狹窄、(4) 開放性動脈導管、(5) 右心室出口狹窄、(6) 肺靜脈狹窄

4. 瓣膜的置放:(1) 肺動脈瓣、(2) 主動脈瓣。

5. 融合性治療(hybrid therapy):結合外科手術進行 (1) 肺動脈擴張/支架置放、(2) 心室中隔缺損關閉、(3) 肺靜脈擴張/支架置放、(4) 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的第一階段治療、(5) 肺動脈瓣置放

 

PTPA under ECMO  

上述這些治療有些可以完全取代開刀,有些可以讓患者暫時先穩定下來,日後再進行手術,有些則是在手術中與外科醫師合作進行心導管治療。爸爸媽媽一定要有一個觀念,心導管治療都是侵入性的,所以多多少少會有風險,只是不同治療風險高低不同(就像"投資基金一定有風險.....")。因此,為了讓風險降到最低,有些治療需要全身麻醉,治療中要有醫師專門進行超音波的監控、有些治療後要去加護病房密切觀察,有些治療外科醫師甚至得在方圓數百公尺內stand by,萬一出了緊急狀況要隨時開刀。這樣你應該知道,心導管治療是一種需要團隊合作與分工才能順利完成的艱鉅任務。因此,在決定做治療前,請務必與您的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的細節、可能的風險、以及治療的預期效益(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by Dr. 陳俊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先天性心臟病 心導管
    全站熱搜

    陳俊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