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的文章,網路上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一大堆了,不過,一般人讀起來,不知道會不會太艱深難懂,所以我們來試試用白話一點、簡單一點的方式來描述看看。

小心地雷  

 

 


心臟絕大部分的成分是肌肉,心臟中的肌肉發炎,就是心肌炎。心臟的功用就像會變大變小的幫浦,變小的時候把裡面的血液擠壓出去,全身的血液才能順利流動。萬一心臟的肌肉發炎,造成心臟無力,血液就流不動了,這就是心肌炎。所以會有休克、肺水腫等症狀。無獎徵答,比較看看,下面2個人誰的心臟比較有力?

 

   

 

 

 

 

 


急性心肌炎常見的誤會

「只是感冒,為什麼變這麼嚴重!」
「去診所/醫院看感冒,打個點滴就告訴我們可以回家了…..回家才不到一天,居然就這樣走了…..」
「一定是給錯藥…」
「前面的醫師把我們延誤了,這麼嚴重的病,卻告訴我們是感冒而已…」

 


急性心肌炎怎麼來的?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特殊藥物、免疫反應,都可能引發急性心肌炎,其中又以「病毒」造成的心肌炎最常見。

很多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EB病毒……)會造成感冒症狀,也同時會引發心肌炎,所以一開始會以感冒的方式表現,看起來就跟感冒一模一樣(其實真的就只是感冒),只是,大部分的人感冒沒事,但少數人會併發急性心肌炎,所以前面看診的醫師就被錯怪了。

至於同樣是感冒,最後誰會得急性心肌炎,只能完全靠「運氣」,沒有避免得到急性心肌炎的方法。感冒時就算是每天看醫師、天天吃補品、每天運動、按時吃感冒藥,都無法拿到心肌炎的豁免權。

有些腸胃炎病毒(如輪狀病毒…)也會同時會引發心肌炎,所以一開始會以急性腸胃炎的方式表現,後來出現心肌炎,造成心臟衰竭、猝死。同樣地,家屬也會誤會,為什腸胃炎會變成心臟病猝死?

一旦得到了,醫師可以早期診斷出來,就已經符合歐美最先進國家的水準了;科學再怎麼進步,也還無法「預先」診斷,把還沒有心肌炎的病人事先診斷出來,所以才會有「心肌炎誤當感冒」、「心肌炎誤當腸胃不適」的誤解,進而造成醫療糾紛、家屬不諒解。

 


我要怎麼自己早期注意有沒有心肌炎的可能?

心肌炎的症狀,可能會有咳嗽、咳血、呼吸困難、嘔吐、肚子痛、肌肉乏力、活動力差、食慾差、尿量明顯減少、四肢冰冷、昏厥、頭暈、臉色蒼白、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心搏過緩、心律不整等、休克。這……未免也太多可能性了吧,大家一定都看到頭昏了。

仔細對對看,每一次你生病的時候,是不是幾乎都有上述其中一、兩個症狀……

沒錯,小感冒可能會「咳嗽」、腸胃炎可能會「肚子痛」、發燒可能會「食慾差」、沒睡飽可能會「肌肉乏力」…這不是草木皆兵嗎?

 

那我豈不是每一次生病都可能其實是心肌炎、都要請醫師確診我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正因為各種症狀都是心肌炎的症狀,大大大大增加了心肌炎診斷的難度,所以心肌炎的醫療糾紛時有所聞,google一下「心肌炎的醫療糾紛」,真的超級多。其實不是這些醫師不認真、不仔細,而是這個疾病就是這麼討厭,表現的症狀千變萬化,惡化的速度又讓人措手不及,所以常常就醫後回去不久,再送回來就……

 我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醫師眼中的地雷股

「X姓大學生在民國95年劇烈嘔吐,被送往XX醫院掛急診,後來死於猛爆性心肌炎。事後,家屬認為醫院和醫師有醫療疏失,提告求償…….」

「病童因腹痛及嘔吐二、三天求診,胃鏡、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後,血清ALT值180(U/L),在急性肝炎及胃炎憶斷下住院治療仍不幸因心肌炎死亡。從門診至死亡總共17個小時…」

「40歲男性,因全身酸痛、吃不下飯、咳嗽、嘔吐等症狀求診,經診斷為感冒,取藥返家,同一日下午約六時許,個案第二次來診,主訴想嘔吐,無食慾、虛弱無力……點滴治療1.5小時後,個案想上廁所,約經十分鐘,忽聞廁所內碰撞聲響,開門見人倒在地上,遂將其抬至推床急救…不幸死亡…法醫驗屍並解剖後,結果認係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的病程進展,用飛快還不足以形容它的可怕,況且猛爆型心肌炎死亡率50-70%,想想看,誰碰到就像踩到地雷一樣,轟一聲,醫師與病人一起陣亡。所以醫學養成教育中,前輩會一再告誡我們,時時以心肌炎為念,遇到不對勁的病人,寧願多做檢查也不要放過。

可惜的是,現今的健保審制度是事後書面審查,以事後諸葛、又沒看過病人運用想像力的方式,將檢查核刪,放大數十倍金額倒扣,讓第一線醫師綁手綁腳。沒將病人檢查出來,等著上法院解釋;要是檢查結果正常,等著健保核刪倒扣罰錢。弄得我們陷入檢查也不是、不檢查也不行的困境,這種制度真不公平。

 


急性心肌炎過後,便變成慢性心臟病嗎?

得過急性心肌炎後,一部分的人從此成為擴張性心肌病變的病人(慢性心臟衰竭),需要長期治療心臟衰竭,甚至有的後來需要心臟移植。

其他部分的人,過了急性心肌炎時期後,會完全恢復,沒有症狀。這些人當中,大部分後來都不再有問題,但是少部分的人,長期追蹤又出現症狀,包含可能心臟衰竭、嚴重心律不整,因此持續注意是必要的。


                                                          By Dr. 楊明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明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